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灵异中文网 www.01zw.com,天道:荀子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荀子站起身来,仰天深沉而思,似自言自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乎,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年轻的学子们神情专注地静心听着荀子讲的一字一句。荀子的话如山上的甘泉,滴注在他们久已干渴的心。这些字字如玑的话语,闻所未闻,意味深长,太神妙了!

    荀子伸展双臂,有声有色地提高声音讲道:“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看着毛亨问:“学恶乎始?恶乎终?”

    毛亨看着老师,静待荀子回答。

    荀子说:“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荀子在学子们身边绕行一周,重新回到他的座位,强调说:“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非特学为无方之民也。”

    荀子坐下,继续讲道:“人之性恶。然而可以化,可以改恶从善。所谓圣人者,乃是普通人长期积累的结果。普通百姓,积累品德达到完备的程度就叫作圣人。

    “圣人以仁义为本,明断是非,言行一致,丝毫不差,没有其他奥妙,就在于把学到的知识付之于行。人非生而知之。良弓,不经过矫正不能自己端正。快马,没有马辔的约束和好的骑手不能日行千里。”荀子眼睛盯住毛亨,又环视众人:“人,虽然天资聪慧,也要择师而学,择友而处。得贤师听到的是仁义之道,得良友看到的是忠信谦让之行,自身日进于仁义之中,不自知而从义;若与坏人相处,听到的是欺骗奸诈的坏话,看到的是污秽、淫邪、贪利之行,自身将要加于刑罚杀戮而不自知也。”

    毛亨认真地点头,学子们感触颇深地相互交流。

    荀子感叹:“国将兴,必尊师,尊师则礼法行;国将衰,必轻师,轻师则人的性情放纵。人的性情放纵,则礼法破坏,国生祸乱,后患无穷0”

    荀子把他在兰陵对学子们的讲授,整理成文章,名曰《劝学》。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文采看,《劝学》都是无可挑剔的文章精品。所以,汉代刘向整理荀子的文章,编辑《孙卿新书》,把《劝学》列为首篇,流传数千载,至今还是我们中学课本里的精品教材。《劝学》集中反应出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的教育思想是他礼法治国方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以人之性恶为基础,提出“学不可以已”,人应该终生学习。他否认有“生而知之”的“天才”。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①而荀子则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的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并且提出了顺应自然规律“善假于物”的学习方法,揭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指出只要锲而不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能成为一个通达明礼的圣人。

    《劝学》篇的意义就在于它开启了人类迈出性恶的初始状态走向智慧和善良的大门,为人类脱离兽性、建树善良、走向文明,指出了一条必由之路。

    毛亨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每次荀子授课完了,他总愿意找到荀子,再询问一些不甚明了的问题,请荀子解答。荀子十分喜欢他。

    一天毛亨来到文峰山荀子的书房里。荀子问他:“我讲的你听得懂吗?”

    毛亨说听得懂。老师讲的不仅仅是文字,句句都是做人的道理。”

    荀子说:“老师的责任不仅是授业,最为重要的是育人。”

    荀子从堆满竹简的书架上取出一束简册对毛亨说:“毛亨,你是邯郸鸡泽人,我们是同乡。孔夫子以六艺教弟子,他说,《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我这里有一部经孔老夫子删编过的《诗》,保存了多年,今日送与你,望你好好研读。”

    “谢谢老师!”毛亨双手接过,恭恭敬敬地向荀子叩首。

    荀子赠《诗经》给毛亨出于对弟子之爱。不承想,数十年后,秦始皇焚书坑儒,毛亨冒着生命危险将这部《诗经》保存下来。毛亨史称大毛公,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诗经》,就是荀子传给毛亨的这一部。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